
 
		
	 
“致癌性”的各国GHS分类限值
目前有大约68个国家及地区已实施或即将实施GHS。自2005年发布第一版到2015年的第六版,总共已有六个版本。每个版本的框架内容基本相同,但是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。由于各国实施GHS年份不同,所以参照的GHS标准也不同,导致虽然各国基本框架都相同,但是分类模块和基准比例有所差别。
	
“致癌性”的浓度限值在各国的差别。
致癌性,类别1(1A、1B)、2
GHS浓度限值:GHS浓度极限是含有害物质的混合物触发混合物分类的最小浓度。它们主要表示为%阈值,主要用于全球统一制度下的混合物分类。以下表格内列举了部分国家对两个危害混合物判定阈值的差异:
	
| 国家 | 致癌性,类别1(1A、1B) | 致癌性,类别2 | 
| 联合国(UN) | ≥0.1% | ≥0.1%或≥1% | 
| 美国(USA) | ≥0.1% | ≥0.1% | 
| 加拿大(Canada | ≥0.1% | ≥0.1% | 
| 中国(China) | ≥0.1% | ≥0.1%或≥1% | 
| 越南(Vietnam) | ≥0.1% | ≥0.1%或≥1% | 
| 欧盟(EU) | ≥0.1% | ≥1.0% | 
| 日本(Japan) | ≥0.1% | ≥1.0% | 
| 韩国(Korea) | ≥0.1% | ≥1.0% | 
| 马来西亚(Malaysia) | ≥0.1% | ≥1.0% | 
| 泰国(Thailand) | ≥0.1% | ≥1.0% | 
| 新加坡(Singapore) | ≥0.1% | ≥1.0% | 
| 澳大利亚(Australia) | ≥0.1% | ≥1.0% | 
	
 
以上为“致癌性”的各国分类判定阈值。可以看出大多数国家使用的是欧盟的浓度限值,北美用的是最严格的分类限值。其中以中国和越南最难判定,一般在编制SDS时,只能按照当地主管部门要求的浓度判定限值来分类。
声明:以上内容为临安科达认证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原创内容,如需转载,请标明出处,谢谢!
	
 
